Workflow 2019: 解孟儒專題講座 (中文字幕影片+逐字稿)

我是一名剪接師,我不太常公開演講所以不太會講,然後大家應該看得出來就是我剪接的職業傷害還滿大,我以前大概,從事這個工作之前我大概跟現在差20公斤,所以有點害羞,我儘量在40分鐘之內講完,這是我第一次做這樣的公開演講,先立刻很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就是,其實如果就一般人來講很多人會說,我是正統的體系出身,我是念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,然後後來畢業之後,就進了中影電影製片廠,做剪輯師跟挑片,然後後來自己做Free,開始專注在影片電影的剪輯上面,那我曾經做過一些專案是比較,最近比較知名的是剛要上映的《返校》,剛好可以打一下片子,9月20日要上映,然後還有一個,《聖人大盜》、《人面魚:紅衣小女孩外傳》這些片子,比較特別的是這幾年我自己做的片子,很多都是特效很多然後恐怖片的類型,對,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大概,從2013年《賽德克·巴萊》之後,其實台灣開始一直嘗試在電影當中加入許多的特殊效果,所以跟早期的電影,也就是所謂早期大家對國片的印象有點差異,剛好我們那時候遇到了這一部,那自己可能目前遇到的片型,就蠻多是這樣的類型,所以有一些不同的經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我們第一章大概會先講解一下我目前,我講話其實有點小聲,我不知道大家聽不聽得到,儘量大聲,大概是對我現在的一個工作流程跟設備的簡介,這是我自己目前,我自己現在用一個工作室,就是小型的工作室,那我現在所使用的設備其實是iMac Pro,我的剪輯軟體目前是以Premiere為主,但比較值得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,其實我們一直到今年開始會採用一些,NAS或者是SAN的架構來做共同協作,因為我們差不多是在去年開始,從電影開始接觸到劇集,因為對我來講,我感覺到比較明顯的是這幾年,台灣的戲劇的量,開始慢慢地要超越電影的量了,就是戲劇其實變得比較熱門,這種所謂6到8集甚至12集的劇集越來越多,單純一個剪接師其實很難應付這樣的工作,所以我們開始會跟一些助理或是其他的夥伴合作,那就會考慮需要用到共同編輯的方式,所以我們在今年的時候主要是加入了一些,像Thunderbolt SAN或是NAS這些設備來做使用,那為什麼會說那些東西重要,我覺得可以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目前的工作流程,對於戲劇來講,其實我們一開始最開頭,一定是將拍攝檔案拿到,然後轉成我們可以剪輯的Proxy檔,以戲劇跟電影來講,像是可能在電視圈或有些影片製作上,他們會拿原始檔來剪輯,但因為電影的原始檔有點太大了,如果要直接拿來編輯,其實負荷會很大,所以一開始第一天我們一定會請跟合作的後期,像等一下也會來的宏達哥,到他們後期去把原始檔案轉成代理檔案。

一般我們比較常用的是ProRes的Proxy檔案,然後當然轉完檔之後還有影音合軌,就是Sync的部分,那我們自己的習慣,也是我目前比較了解,大部分台灣電影剪接師的習慣,是用Dual-Mono,就是兩軌的音軌來做Sync的剪輯,這可能跟有些電視台的戲劇有點不一樣,因為電影的剪輯到後面混音的時候,其實是用EDL來回套的,所以大部分在電影剪輯的這一塊,我們其實不會使用原始的錄音軌,比如說六軌八軌,因為這樣在編輯上,可能對我們來講有一些複雜,我覺得這是使用習慣上的差異,然後就我自己,從第三點開始就是我目前現在所使用比較,但是我其實會請一到兩個助理,先幫我做rough cut,就是把每一場先順起來,那他們每剪完一場之後,然後他們會先幫我下一些音效、參考配樂之後,我們就會以專案,那我現在用的就是Premiere,其實就是用Premiere的專案溝通,然後開始做修正,但是在這些過程當中一直到,比如說到第五點,特效初合、然後基本色彩平衡當中,其實我們都會有一到兩個,甚至三個人共同作業,這也就是我覺得共同協作很方便的地方,因為早期的共同協作就是大家可能是,三個人剪就三個DAS,三顆硬碟那其實,然後如果以戲劇拍攝來講,我每天都有新的素材進來,那我就是每一天都要去同步這三顆硬碟的檔案,而且擺放的結構還要一樣,如果一不一樣,我拿到你的專案我就要重新Relink,我覺得這過程其實很耗時而且很累,那這個是日常的拍攝,如果你又加入了什麼音效、圖檔,那真的是每天每天,你光做這些同步的動作就會很累,但是NAS或SAN,其實你就可以擺在一顆陣列裡面,分享給所有人一起使用,我覺得這個對於在戲劇或者是劇集,還有電影剪輯的,三到五人甚至更多人的工作上,其實使用這樣的設備是相當方便的,然後其實就是三到五點,這整個過程其實我們都會在SAN的架構下完成,然後最後才會輸出像對下游單位的一些交換檔案,OK,這大概是我目前工作的一個初步流程。

其實多工協作對於剪輯的優勢嘛,那我覺得多工協作對我自己,除了在技術上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之外,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,我不用第一個直接去面對素材,因為就剪輯師來講我們看到素材,一定有很多情緒上的反應,覺得怎麼拍那麼多、這麼長,到底重點在哪裡,可是當如果有其他人先幫你順出,哪怕那個東西不見得很精緻,但是他都會幫你先跳脫出一個觀點,幫你擺脫掉那個看了很多繁雜素材的情緒,那你就可以比較專注在怎麼把那個戲剪好,那也是因為這樣我覺得整個過程當中,其實第一點就是多人的剪輯,別人幫你剪不同版本你再來修這件事情,在創意上是很有幫助的,因為比如說像是音樂音效的使用,或效果的使用,都會因為有不同的人加入而帶來新的衝擊,所以這件事情是好的,那旁邊其實就是我目前使用的SAN的架構,就是我們大概有三台電腦同時連接到一台SAN上面做使用,然後OK,這個是大概我目前的配備跟工作流程,然後第二點我想要聊聊自己就是剪輯過程的培養。

我記得我當時在台藝念電影系的時候,有一堂課是廖慶松剪輯師,廖桑來上課,整學期上完,我一直覺得他在跟我們講佛學,然後我大部分的時間聽了10分鐘之後我就出去抽菸,但是他有一句話,到後面我覺得非常受用,他說剪輯就是一個,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的過程,那這個話一直到我自己開始工作了,到現在我開始知道這個話的意思了,就是,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,我覺得電影好像就是,就這樣嘛,就這樣拍完接起來,好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,可是當你真正開始拍攝的時候,你會發現,沒有東西是一開始就安排好的,一場戲的素材它可能都有兩個小時,所以當我們第一個觀點就是從,你要離開觀眾席,你要開始意識到,所有東西都是從很多東西裡面挑選出來的,從這個觀點再去看成片的時候,你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世界,對我來講就是,如果說你看電影就說,就正反切嘛,反正這個人講完話換那個人,但是如果你不要把它想得這麼理所當然的時候,電影它每一格畫面跟每一句台詞,都是有所安排,你從這個觀點去思考的時候,它就跟你以前看到的東西會產生巨大的落差,這個就是那時候廖桑跟我們講的,見山不是山的階段,所以也是一開始你要學,我自己踏入剪接的時候我覺得感受最大,因為我看到的剪接就不是在看影片,我在看一堆鏡頭的流動,然後我那時候看片都會覺得,我都沒有情緒,然後就是我們在看一堆剪,噢,這怎麼剪,然後幾格,然後開始看手錶,那個觀影過程其實有點痛苦,可是還有最後一句話就是「見山還是山」,那個是廖桑跟我們講的,當你做了這個工作,做了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,你會突然間豁然開朗,就是你同時可以在分析這些鏡頭的時候,你又可以得到情緒的反饋,那我覺得那是一個時間磨練的過程,然後第二個重點就是,對於角色心理狀態的觀察,就是怎麼講就是說,要去剪一個戲的時候,其實我們除了照劇本,把這些台詞給銜接起來,其實我在自己剪輯過程中。

我曾經被我的師父點醒過一件事情,他說,你在剪這場戲的時候,你有沒有思考這個角色正在想什麼,那時候我覺得我整個人傻掉,因為我沒有想過這件事情,我只是想要把畫面接起來,趕快這場戲大家講了什麼,然後很緊張的情緒,下個音樂就過了,但是我的師父問我說,你有想過那個正在講話的那個主席,我剪的那場戲是一個私人的圓桌會議,中間有一個主要的角色,他說,你有沒有想過他的心情,他現在心裡面想的跟底下人講的,是不是一樣的,然後我才驚覺,其實我真正在做剪輯的過程當中,你是要去思考每一個角色,他在這一個場景當中,他抱持什麼樣的觀點、價值跟立場,那這個技能的培養,其實會從一般你在跟別人相處當中觀察得來,所以我覺得剪接師,並不是一個只是在電腦前的工作,它其實是要你去觀察人,你才能夠理解一個人的思維,他先是從就是,快樂、悲傷然後憤怒也許到最後,他一定會有一個情緒的歷程,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,那第三點是,當你知道了這些,當你開始跳脫觀眾,見山不是山,然後當你知道觀察人物的情緒分解,每個階段的分解之後,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其實就是你對於戲劇結構的培養,那這件事情,就是第三點這件事情其實對我來講,我在大學念書的時候我其實,我們試著一直想,因為想要做剪接,所以看了很多剪接書然後發現,剪接書真的很無聊,因為上面都是什麼把片子一格一格放,那個真的沒有辦法拿來看,那我後來發現對我來講,最大的養分是編劇書跟戲劇的書,就是講戲劇原理跟三幕劇結構的書,因為當你理解了怎麼樣拆解這些東西之後,其實你就是把這些元素,放進三幕劇的結構裡面,並且符合戲劇的原則來進行,那這樣子至少,這樣子做至少可以讓你的作品有一個標準的水平存在,對我來講這個過程是重要的,那接下來會面臨到,就是當你真正開始剪輯的時候,很多人,我自己包括最近會帶一些,配合的助理或實習生然後或者是,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,因為一開始我們大家最熟悉的,其實是文字、語言,那到底剪輯師或電影,跟大家最大的差別是什麼,其實就是從語言,把語言轉換成影像的一個過程,你如果寫文章說「這個人好可憐」,那其實就是「可憐」兩個字就代表了他,可是當呈現成影像的時候,除了你叫他,叫角色演很可憐之外,你還可以用什麼樣的影像,輔助他「很可憐」這件事情,比方說如果你今天在街上遇到一個老太太在賣筆,然後你要怎麼呈現她很可憐這件事情,那我們可以利用鏡頭,也許她,第一個也許你可以去呈現她面部的一些滄桑感,也許呈現她的放零錢的就是,現金裡面沒什麼錢,然後她的貨很多,然後旁邊周遭人聲喧嚷,這些都是用影像呈現出來的,它就已經不是文字了,是用影像開始在思考,所以當你知道這個過程當中,其實就是把你文字當中敘述的可憐變成一連串影像的過程。

所以也因此對我來講,剪輯剪接才是真正電影產生的時刻,因為所有,有人說電影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蒙太奇,它就是把一連串的時光,濃縮成很重要的情緒片段,然後連續地排列組合,呈現出來,那這句話對我來講一直很受用,就是你開始意識到,比如說傳記電影為什麼我們要選出,比如說《阿甘正傳》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,這個會不會太舊,它為什麼把他一生當中40年的時間,只呈現這兩個小時,因為那兩個小時是特別有意義的,所以對我來講,真正電影產生的時刻,是在剪接台上面,在沒有經過剪接之前,所有的片段它就只是素材而已,對,然後最後一點就是,很多人會說剪接是在創造,在創造東西,但是其實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講,我感受到的其實是,你怎麼去歸納素材的關係,就是你從導演拍了比如說100個小時的東西去歸納出,就像我們剛剛講《阿甘正傳》,你怎麼樣從這一些很長久的素材當中,納出真正的重點,而且有一個共同的命題叫作,這些東西它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,你找到主題跟找到重點,然後想到一個形式把它接起來,我覺得對我來講這就是最基本,最能夠概括剪輯的方式,所以我會認為大部分的剪輯過程中,都在歸納,都在歸納,對,OK,然後這個也是當時我在台藝上課的時候,廖桑,就是廖慶松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,他舉了這首詩,他說,到底怎麼樣從文字的描述變成影像,其實這首詩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,它的所有的詞句裡面,寫的都是影像,它沒有任何形容詞,可是你讀完這首詩當中,你會感受到情緒,那我覺得這就是剪輯最有趣的地方,它就「枯藤、老樹、昏鴉」,沒有任何情緒形容詞,全部都是名詞,然後你唸完之後你知道,它可能最後有一句話叫「斷腸人」吧,可是其實大部分百分之,剩下百分之八十的時候它都在描述影像,這就是一個剪接的過程,對,因為這些影像的組合,讓你產生情緒進而了解整個你要敘事的脈絡,這首詩就是很,對我來講,很完美地展現了剪接跟電影正在做什麼,做的事情是什麼,OK,然後對我來講,從我剛剛講自己的學習過程之後,想要聊一聊就是初學者的盲點,這是我自己開始接受這個工作,被我的師父唸,到我現在開始可能帶一些新的學弟學妹,開始剪輯的過程,第一個是我發現,我一開始會很常急著想要讓演員說完這一段話,或者是做完這個動作,我才要剪,那第二個是我們太急著,拿到素材的時候就是想把它接起來…,然後完成一個好像他要做什麼事的訊息,第三個呢就是,我們在剪的過程中會一直很在乎的是,兩顆鏡頭接起來到底順不順、動作連不連,第四個就是,我們會看了素材之後,我覺得我一堆想法然後什麼,我想的可能是宇宙繼起之生命,或者是我要表現生命的孤獨,可是為什麼我們剪完之後,沒有人看得懂,這四個問題我覺得從我以前念書,在台藝念書到現在我遇到的學弟學妹,我都會一直在他們身上發現這個問題。

我想再看另外一個東西就是,對我來講,剪接它是一個觀看跟感受的過程,所以它並不是,承剛剛最後一點就是說,為什麼你有很多想法,你有很多想法剪完之後別人感受不到,那是因為其實對我來講,你沒有真正去觀看導演所拍的素材,他所要表達的東西,如果拍了12條,12個鏡次,他一定有從第一個鏡次到第12個鏡次,他想修正的東西,演員也有從第一個鏡次到第12個鏡次,他在在意的東西,你的重點是觀看這12個東西當中,找到他們想要表達跟修正的東西,再經由你自己的能力去強化它,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一開始拿到劇本或是像這種分鏡表,我們就是照著剪,就是想把它接起來,可是你根本還沒有知道,因為在現場拍攝的時候,跟分鏡表一定會產生出入,就是演員的演法或是攝影機的運動,或是導演現場靈光乍現,產生的新的拍攝方法,但是如果你都只專注在,我照劇本剪,我照分鏡表剪,那你就不會發現他們在現場,努力地想要呈現更多更好,或者是想要避免的東西,所以這件事情,分鏡表這種東西其實,我覺得它很重要,可是老實講,我在剪接的時候我只會看,大概他想表達什麼,我並不會完全地去遵照這個東西來進行,這些東西是之前我拿到的一些分鏡,那反正大概就是看完,然後就把它丟在書櫃裡,昨天要做投影片才拿出來拍照這樣,然後針對初學者會犯的錯誤,我有整理一些概念,第一個是,不要急著找剪點,當你拿到素材的時候不要急著找剪點,你的剪接,你的每一個剪點,其實都是在引導觀眾,讓他可以感同身受,讓他可以身歷其境,所以你自己要先能夠進入那個素材的狀況,你才能開始剪,而不是想著說,這個鏡頭很厲害,這個鏡頭很像是小津安二郎或者是大衛芬奇,這個鏡頭超級美,我一定要剪進去,不要想這些事情,先去想它給你的感覺,你感覺到的是冷,你感覺到的是熱情,你感覺到的是這個角色微妙的變化,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才做剪輯,然後第二個千萬…千千萬萬,這個問題我真的很容易在我的學弟學妹身上,或是我的剪助身上看到,不要為了台詞跟動作線剪輯,當然在剪接這部電影當中,空間跟動作的展現是很重要,不可能我剛剛在這邊講話,下一個鏡頭跳到那裡去,那會很怪,可是其實這個東西很好解,我只要這邊我一個離鏡動作,我下一個到那邊的動作,我只要用一個特寫進來,我就解決了,可是常常我發現,我的助理他們剪的時候就會,把我這邊開始走,然後走…走到那邊的過程全部留下來,他們只是為了想要讓我完成這個動作到那邊講一句話,可是問題是我走的過程中沒有戲啊,那為什麼要留著呢,對不對,然後第三個就是不要被自己,剛剛講過,不要被自己最初的看法給綁架,這是我的朋友很常遇到的問題,他覺得人生第一次戀愛,談戀愛的時候,初戀的時候那個感覺是什麼,然後他就死命地想要剪出這個東西,可是他完全忽略了素材裡面展現的是什麼,他只想把他自己的生命經驗剪進來,但是素材裡面,如果導演跟你完全是不同的人,他的出現是悲慘的,那你的初戀是甜蜜的,你硬是要把悲慘的東西剪成甜蜜,那你就是事倍功半,是嗎,我應該沒講錯,對,所以其實,認真地去感受每一個素材它獨特的瞬間,然後另外,要記得你在做每一個剪接的時候,你要適度地留下線索讓觀眾可以參與,不要只是我突然間覺得,等一下我突然間跳到一顆水流的鏡頭,然後告訴大家說這個叫作心很急,但是問題你沒有脈絡,你沒有先讓我們知道說,角色現在應該覺得很慌張,你再跳,再卡進下一個鏡頭,所以你要留下所謂跟觀眾溝通的橋樑,是你要讓觀眾知道角色現在的狀態,你才可以在下一個鏡頭當中,做更意象化的延伸。

我們可以看一下一個範例,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支影片,就是《魔球》,看一下它等一下怎麼跳躍空間跟時間的問題,OK,就很簡短,但是他忽略了什麼,他一進去家門之後,他把公事包一丟,他就Jump一個,他坐在那個地方沉思,突然間電話來了,可是如果我拿到了素材,剪接師你拿到素材會是什麼,布萊德彼特進了家門把公事包一丟,然後啪啦啪啦拿了,喝了一杯水倒,然後最後坐下來在那邊沉思兩分鐘,然後這時候電話才響起,你要把這整個過程保留下來嗎,你看到他所有剪的東西,從第一顆他進來他丟下公事包之後,我們知道他上一場跟他老闆吵架,他丟完公事包他已經展現他的情緒了,展現完了,下一刻就剪了,他坐在那邊沉思很苦惱,這也時候我也知道他留了大概3秒鐘,我知道他正在苦惱,馬上下一個他先用音效進來,電話進來了,所以他這中間,原本可能是一個5-6分鐘的過程,他把它濃縮成1分鐘不到,但是你完完全全還是可以看到他的情緒,因為他只留下了最重要的瞬間,OK,然後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章,是安排故事的情緒弧度,其實對我來講我的工作,我覺得,我們收到很多素材當中怎麼樣,很多人說剪接,剪接其實救了什麼影片,其實沒有那麼複雜,剪接師做的工作沒有那麼複雜,我們只是把你的素材跟情節,放進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東西,叫作三幕劇的原型裡面,就照著三幕劇的原型,把所有的情節排設好,其實它就會達到基本分,至少60分,它也許沒有辦法達到90分、95分,但它至少60、70分跑不掉,那在剛剛講的說,培養自己對戲劇的了解,其實戲劇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衝突,那衝突其實來自於一個人物的目標,他原本要做什麼,然後中間透過他獲得了什麼動力,然後遇到了什麼阻礙,最後達到我們整部電影當中占了百分之五十的時間,就是在展現這個東西,他獲得動力,然後他受到什麼阻礙,不管是,最近有什麼電影,我最近好少看電影,突然間講不出來,比如說《哥吉拉》好了,就是那個,我有點忘記劇情算了不講,然後但是,OK,在剪輯當中有一個過程我覺得是重要的,是你可以用來每一次檢視你自己,在編輯過程中的一個判斷是,事件它會推動,一個事件它會推動人物的產生情緒,有了情緒之後他會做出動作,然後動作會產生事件,事件會再推動人物,它其實是一個Loop,一個循環,所以在這一條當中,你可以從任何一個點切入,像大部分的好萊塢的災難片,它會先以事件開始,比如說《彗星撞地球》、比如說《世界末日》,它會先以事件開始,然後再看到人物,然後人物知道事件有了情緒,就會產生下一個動作,然後動作之後這時候阻礙就產生了嘛,然後阻礙產生又產生下一個事件,那它就是一直,整部電影其實就是在這個循環當中完成的,對,所以其實在檢視你自己的剪輯,跟場與場之間的過程當中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檢視的準則,就是事件-人物-情緒-動作-事件,它就是一連串這樣下來,那剛剛有講到三幕劇,三幕劇它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型嘛,它就講了一個廢話就叫作,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明確的開端、中間跟結束,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廢話,但是其實細看就是,簡單地講就是說,跟我們剛剛講的《彗星撞地球》或是《世界末日》,每一個故事一開始,一定會有一個事件被觸發,然後隨著故事發展,這個事件的衝突會升高,到最後事件會解決,像《玩具總動員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,原本平靜的,我沒看第四集啦,但原本一個很平靜的玩具,胡迪,然後他跟他們很平靜,突然間來一個巴斯光年,然後他取代,想辦法怎麼幹掉巴斯光年,然後到最後兩個人和解,其實故事永遠就在講這個,大部分的時間是這樣,那你只要知道了,掌握這個原則,把你所拿到的大部分的情節,照著這個東西編排下來,就會達到一個標準的作品的水平,對,然後這個就是三幕劇最基本的類型,很多人針對三幕劇做了很多的研究,那上面這一條是最初期有一個,有一本書叫《實用電影編劇技巧》他所提出來的,那後來有一本書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過,叫作《先讓英雄救貓咪》,它其實就更細部地去分解了三幕劇當中,每一幕當中擁有哪一些事件會觸發,那其實大概可以看得出來,就是第一幕一定會有開場,開場的畫面,這個我打問號,我不太確定,但一定會有一個主題陳述。

比如說蝙蝠俠,他一定一開始會讓你,他想要印證的主題,用一場戲的辯證來交代,那個東西它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,它只會讓你看到一個選擇、一個局面,然後再開始佈局觸發事件,然後在角色之間的抗衡,OK,然後,對,其實大概是這樣我覺得講得有點多,然後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就是依照,把情節依照這個情緒曲線放進去,那很明顯,從一開始就是平平的,然後一直到轉折點,第一幕轉折點之後慢慢升高,到中間點,突然間我們一定在結局前,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危機,讓角色的狀態跟心情、情緒以及困境,都掉到谷底,最後再有一個轉折,讓它邁向高潮跟結局,其實這就是我們最簡單的公式也非常地受用,很多人,我遇到很多年輕的新導演,他們會對這個東西嗤之以鼻,可是到最後都還是依循這個原則,那個就我不予置評,對,然後,所以因為有了這些基礎認識之後,其實我在每一次做剪輯的時候,我都會把每一場做一個大概的,把每一場最重要的畫面大概截起來之後,依照三幕劇的排列去思考它,然後去做出我一個,大概順剪的排列順序,這是早期做的,當時我也很認真地去截圖,那後來就會越來越懶,然後就會變成這樣子,就是只寫字,但是這個東西反而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地方,我會用紅色或藍色橘色,去標註這個事件的重要性,也許紅色就是,所有角色一起會面跟事件發生的時候,然後上面其實就是依照三幕劇的點,分四到五個階段把它展現出來,那做這個東西非常有趣,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打破,你對原本劇本所有線性結構的發展,讓你可以像玩拼圖一樣隨便擺,然後擺一擺你會發現,其實這樣也可以講故事,那你就剪吧,所以你不需要去花很多時間印證,對,這是最近做出來就是懶得再印圖了就直接寫,好,然後最後一個我們想要聊一下,有關類型片的剪輯技巧,我的老師或是說再早期一點,其實大家一直會很反對,所謂商業片跟藝術片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,但是對我來講,它有一個很簡單的區分,文藝片跟藝術片,它是用一個簡單的劇情,用最簡單的劇情來講一個複雜的道理,比方說侯導的影片,它從來沒有太多複雜的情節,可是他想要講的,是他大部分角色當下的情緒,或者是蔡明亮導演的片子,它們都不會有很多的情節,可是他想講的,就是一個很複雜的生命經驗而已,所以他不會安排太多的情節,讓你感受的是那個角色,在當下,他所面臨的煎熬或是他的困境,可是類型片或商業片呢,就是用複雜的劇情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,這東西很簡單。

比如說《馴龍高手》,比如說最近很紅的《復仇者聯盟》,劇情超複雜的啊,死了還可以再活過來,最後只是告訴你說,就是責任越大,是嗎,它最後是講這個嗎,我記得就是也沒講特別什麼,反正就是復仇者聯盟集合,然後反攻薩諾斯,然後可能就是正義跟邪惡的對抗,它就講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,但是它情節超複雜,因為這樣你才能看得下去啊,所以我覺得這個其實是一個文藝片跟類型片最大的差異,然後為什麼要談類型片,類型片這幾年在台灣一直非常地熱門,那第一個我想強調,類型它其實是跟觀眾的一個契約,就好像說你去日本料理店,我現在要吃飯,我去日本料理店我就想要吃到日本料理,是壽司、是日式咖哩、是手捲,我不會想要在日本料理店吃到泰式的口味,那就是你讓觀眾去選擇,我今天要看的是什麼片,所以我不要在災難片裡面跑出一個很文藝的情節,或跑出一個很過多的情節是不同類型,比如說我在商戰片裡面跑出哥吉拉,就很怪嘛,對,所以它就是一個你跟觀眾約定好,我們今天來看恐怖片我就是準備被嚇,很恐怖,裡面不會可能有談情說愛,然後卿卿我我拉小手這種劇情,不會,所以當你在遇到這些情節的時候,你就要適度地去刪減,或者是快速帶過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,那再來最後一個,同一套但又不一樣,這一句話也是來自《先讓英雄救貓咪》這本書,它講說其實隨著年代的推演,類型片的公式,類型片從以前演到現在,大部分都一樣,因為又要符合三幕劇原則嘛,其實大部分都一樣,然後,而且片商很常要求,我就是要拍一個世界末日,《世界末日》跟《彗星撞地球》不是差不多嗎,但是他只是,就是要找出一些些的不一樣,那更符合當代性的一個狀態,就是現在可能,現在來拍就變成《氣象戰》,就是可能就加入更多科技的元素,對,所以其實它的原則是一樣,但是要記得,它的衝突跟展現的方式不太一樣。

你要讓東西越來越能夠超越觀眾的預期,所以在類型片中要做一件事情,叫作越來越有效率地推動劇情的發展,而且要出其不意,接下來想放的這個範例,有一點噁心,但是我覺得它可以很快地講解這個議題,它是一個恐怖片,然後前面,因為它是YouTube下載的,所以它有一點那個奇怪的片頭,大家包容一下,先看到這裡,它的劇情很簡單它就是,這個老人他的女兒死掉了,然後所以,他女兒被人開車撞死了,所以他綁架了開車撞死她的一個女的,然後想要幫她再繁衍一個下一代,因為他的女兒失去了嘛,所以她要還她一個女兒,那這個劇情很特別的是,他要讓這個女生受孕,可是他用的是什麼方法,他把他自己的精子冷凍,然後直接用試管,要打入這個女生的陰道,其實它很簡單地,它忽略了一般當中,如果是要拍這樣的情節當中,大部分我們會拍一個強暴戲,可是它為了達到更有效率的推展的時候,它選用了這樣的情節,他把他的精子冷凍,然後直接用試管注入,就是它是一個沒有時間過程的,所以它其實某種程度上更變態,但是重點是更有效率地呈現,讓觀眾覺得更不安,這是商業片一直在推陳出新的一個,我覺得很重要的元素,雖然這看起來不太道德啦,就參考就好,OK,好,這是剛剛講的,就是掌握時間,然後有效率地推動事情,然後而且要加強或集中,情緒渲染性的片段,我的時間好像不多,所以有一些片段我們可能等一下會跳過,那因此歸納出了一些剪接類型片的小技巧,這個東西很簡單叫作,這應該很多人聽過,晚入早出,一場戲當中,我不用從一開始就進去,我可以讓它從它演的第30秒之後,再進去,在它快結束之前的30秒,就跳到下一場,讓V-O(Voice-Over Narration,旁白敘事)過去,然後第二個,簡化每一場戲,每一個角色在每一場戲當中的立場或態度,如果這一個角色他在這一場戲當中,他有三個情緒轉折,你是可以為了節奏的順暢,把他的情緒收轉成兩個,有些像,像我之前剪過《紅衣》的時候,一開始楊丞琳不相信有魔神仔,到她發現真的是這樣,然後進而相信,那要怎麼辦,那我就,我們為了情緒的推展,我先把她一開始不相信這一塊拿掉,讓她只是覺得,真的有,那接下來要怎麼辦,這樣我就可以很快地讓故事的情節推展下去,然後記得,在商業片跟類型片當中,觀眾最注意的,最在乎的是,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所以我們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去講角色的心情,是相對不允許的,我們應該沒有時間看這兩個片段,那我們就講所謂類型片的當代性,剛剛有講過,觀眾其實會進步,因為隨著他看越多的東西,他其實對類型的手法跟技巧,會不斷地學習到,他知道你等一下Pan過來Pan過去,等一下鬼修女一定會出現,所以怎麼樣去跟觀眾完成這個互動,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你知道觀眾預期的時候怎麼樣再更,比觀眾再,就是在他預期點的時候不要出現,然後等他鬆懈的時候再出現,這個其實在好萊塢一直在嘗試這件事情,雖然他們還是會一直很俗套地在某些點讓你猜得到,但是它其實是一個很精巧的設計,因為讓你猜得到,你會以為你都猜得到,但某些段落的時候,它會讓你猜不到的東西你才會被嚇到,所以這個其實我覺得這是好萊塢很強的地方,就是他們其實是一直在設計的,即使你猜到都是它設計的,對,然後第二個是,我覺得一個好的類型片,或者是更簡單地說,以科幻片來講,一切的類型出現的元素,其實都是在反映這個世代所焦慮的元素,把它變成類型片裡面的魔王,或者是隕石,或者是怪物,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所以當我們在做類型片的劇本或在剪輯的時候,一定要去理解,這個社會現在真正重視的是什麼。

剪接師未來的技能與趨勢,其實我自己開始離開中影之後,我開始做的,我們做了一部片叫《天台》,當時我們首先做的一件事情,就是現場剪輯,那為什麼會做到現場剪輯,是因為當時特效的量很大,然後再來是武打跟動作場次非常多,所以我需要在現場就做一些基礎合成跟動作連戲的東西,讓觀眾知道,OK,那我們才開始做了這件事情,那所以後來就是在剪輯的過程當中,因為特效量的增加,其實我們也都要再注意,有關特效鏡頭不同的分層,像是這個鏡頭就是,它是由四、五個東西所合成的,那其實就是你要把不同的Layer,整理好擺在上面,然後交接給下一個階段的工作者,所以其實對我來說,其實以現在剪接師的趨勢來講,你其實是需要去了解,整個後端流程跟硬體設備的關係,你才有辦法應付現在越來越複雜的,剪接師要做的工作,因為你現在不光只是把影片接起來敘事,你要下音效、要做音樂,甚至要做一些基礎的特效合成,然後最重要的是,你要出給下一個單位的東西,要是他們能用的,所以它不是一個一站式的東西,所以我們才會要把很多東西,就是把它做得比較,分層分得好一點,像我自己的先後順序是這樣,我會針對音效軌,然後音樂軌,現場軌然後特效軌,去做分類,這樣當我拿到下一個專案交接的人,他會很容易地清楚我在這邊做了些什麼事情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